点标题下方的蓝字可关注湖南教育网官方微信!

对于古代的习俗,大多数人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程度。在古代,男孩在长辈面前自称其“名”,等到二十岁行成年礼之后获得“字”,此后同辈或朋友们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而是称对方的“字”。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古代女子十五岁的时候就要举行成年礼,称作“笄礼”,“笄”是簪子,盘发结笄,表示成人了。这时要取一个“字”。女子的字都是由父亲或丈夫所取,大多在许嫁后才由夫家给她取“字”。举行完笄礼,女子就可以出嫁了。但是在笄礼之后、出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位成年女子的状态就称作“待字”或者“待字闺中”。女子尚未婚配,就好像在等待那个成人时方才可以取的“字”一样,故称“待字”,这当然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的,“字”的引申义就是“女子许嫁”的“许嫁”二字。

待字闺中的意思_严阵以待的待是什么意思_豫剧闺中豫剧闺中女闷悠悠原唱

那么,为什么把未出嫁的女孩叫“黄花闺女”呢?

所谓“黄花”,其实指的是古时妇女额前的一种装饰,又称“花黄”。当时的妇女喜欢用黄颜色的粉在额头上画出各种花鸟形状,或是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形状贴在额头。这种习俗大约起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之说。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睡在含章殿檐下,有梅花恰巧落在她的额头上,梅花渍染,在她额头形成梅花之形,拂之不去。此后寿阳公主便经常将梅花贴在额前,宫人们也纷纷效仿。此后就有所谓梅花妆待字闺中的意思,简称梅妆。这种妆饰传到宫外后待字闺中的意思,民间女子也纷纷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黄纸剪出花样贴在前额,后来逐渐发展成“贴黄花”的习俗。由于这种妆饰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较流行,渐渐地,“黄花闺女”就成为了未婚女孩的代称。

素材来源于科普中国、网络

编辑整理:知翼、刘亮、汤佳

关注湖南教育网微信可以查询《湖南历年高招投档线》2010—2015年

待字闺中的意思_严阵以待的待是什么意思_豫剧闺中豫剧闺中女闷悠悠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