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根据故宫博物院统计,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单是我国故宫流失的文物国宝,就高达30万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各省1932年3月1日,溥仪发表了所谓的“建国宣言”,伪满洲国成立,大量的文物、珍宝,面临着搬迁的命运。为了保护故宫等处的国家重要的文物免遭日寇的掠夺以及战争带来的损害,北京故宫的国宝文物亟需南迁。
然而,在这个文物南迁问题上,却引起了非常大的分歧意见和冲突。尤其是在故宫文物南迁消息的报道一出后,引起了社会舆论哗然,其争论之久持续时间长达半年。
1933年3月6日《申报》第一批文物运抵上海的报道
赞同的人认为,战乱期间,文物不迁走,极有可能会被毁。国土沦陷,可以恢复,而文物被毁掉,就没有再重来的机会。这点,光看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洗劫大量中国的文物财宝就已经非常明了。且在战争时迁走文物的做法并非首例,国际上也有不少例子。
当然,除了少部分人赞同外,其反对声更是偏高不已。且反对者中不乏社会文化名流、民间组织团体等等。其舆论的主要看法,总结起来大抵有两种:
第一,有人认为战争关头,政府首先应该重视老百姓的性命安危,而非是考虑古物南迁。其中,尤以鲁迅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鲁迅在《申报》中发文抨击写道:
倘说,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的吧.这诚然也说得通的。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还要古。……为什么倒撇下不管,单搬古物呢?说一句老实话,那就是并非因为古物的'古',倒是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后,还可以随身带着,随时卖出铜钱来。
鲁迅是个铁骨铮铮的爱国文人,曾经为了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而写下过无数慷慨激昂、抨击社会民情的文章。在这样的危难关头,他依旧一如既往批判问题。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危难关头,政要官员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放在宫里的没有生命的老古董,而不是百姓性命,让人看到了寒心。
因为千年不朽的古物值钱,所以要搞得全国人心惶惶,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从实际来看,按理来说,要保家卫国,应该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而绝不应该是让人想到首先转移值钱的老古董。
第二,有人认为:文物一旦出了宫,就极大可能面临着“一散不可复合”的命运,因为其面临的风险实在过大!重归故土的可能性难以预知。国家在风雨飘摇之际,将文物迁出,必然会动摇人心。
当时,时任河北第一博物院院长严智怡给中央政府上书“诉说”情况,并同时给故宫博物院致函指出:
北平文化精神寄予古物,一旦迁移,则故宫建筑,躯壳仅存,不惟丧失文化中心资格,不久且将沦为芜城……
在第二种观点看法中,其中以社会的各阶层百姓和北平的市民观点最尤为突出。市民不赞同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文物一旦被迁出去,北京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故宫文物南迁
为此,当时的人们抵制得厉害!当时宫内的员工,大多数是本地人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其心里面也是十分抵触文物的迁走。所以,在他们整理文物装箱的时候,都是尽可能装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甚至往箱子里塞上一些填充物来充数。直到之后,形势严峻起来,员工们才意识到必须要认真重视。
1933年1月3日,日寇攻到了山海关,北平面临着重重危机,最终上级下令将国宝迁到上海,并给大众解释道:北平安静,原物仍旧运还!
之后,随着日军侵华的不断深入,从故宫内运出去的诸多批文物,又继续被运至到了不同的地方。最终,这些数量众多的南迁文物,其命运走向也各自不同,一些留在了南京博物院,一些被运回到了北京,还有一些则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如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故宫博物院奉命恢复原样。散落存放在乐山、峨眉等多地库房里的文物箱件,开始被起运,到了1947年6月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文物经由多个地方辗转回到了南京。而在1948年到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彻底兵败后,在撤往台湾的时候,实行了一项重大计划——撤运国库黄金以及运走故宫文物。即在1948年到1949年,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被国民政府运到了台湾。
▲中国国宝级故宫文物,究竟是如何漂洋过海被带到台湾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上馆藏珍贵文物最多,即便在世界博物馆中也同样独一无二的,其特殊的地位注定了它的价值非同一般。
为了保护文物,避免文物在南迁过程中遭遇不测,文物被分成了5批,一共有13427箱又64包进行转运。而运送过程中的监运,基本上都是由院中的馆长、秘书等重要职务人员担任要职!
故宫文物南迁的守护人
且在运送之前,院方早早地给各地的军政机关发了密电,请求地方部门“保驾护航”,在途径的地方给予相应的保护援助。
为了避开日军的偷袭轰炸,选用铁皮车作为运输工具,且选择迂回路线进行南迁,途经的地方比较曲折。
搬运文物的工作状态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列车上还配了各种装备,车顶架有机枪,每节车厢上还同时配置了警察,荷枪实弹把持。到了危险的关口,车内熄灯,全然一片漆黑,车上的人员也和衣而睡,时刻警惕着各种危险。如此提防,并非只是防范日军袭击,更是防范土匪的拦车抢劫。
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难觅活路,土匪横行于世,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土匪为患。为了钱财,为了生计,土匪又曾惧怕“皇权”,他们连皇亲国戚都敢抢,连军粮都能劫,又何况是区区的古董文物。
1933年2月6日,第一批文物从故宫午门开始运送。到了1936年12月,国民党政府将文物分成了五个批次运到了南京,并开始打算举办大型的展览。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之后上海也跟着沦陷,最后南京也危机四伏,最终展览的计划也只能是不告而终。此时,转移文物又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在这之后,故宫的上百万件文物经过了数十个省份,从上海,南京,长沙,重庆等地,上万里的行程,历经十几载。可以说,这是全球文物史上,历经的时间最久,规模最大,行程最长的一次文物大迁移。
抗战胜利后,被迫南迁的文物大部分都未能运回到北平。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在溃败的前夕,将目光投向了南迁的文物。如此值钱的东西,当然不能忽视了。最后国民党从文物中挑选了各种精品,并尽可能多地将其带走。根据统计,运往台湾的文物精品就高达2972箱!
为了这些文物,当地还特意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院内藏文物依旧分居两地。
(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院中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处旧藏之精华。)
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不少的稀世珍宝便是来自中国故宫博物院。比如: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有三棵翠玉白菜,其中有一棵是台北故宫镇馆之宝,也是国内名气最大的故宫文物之一,名声享誉宝岛内外。据说,这颗受欢迎的白菜,原藏于紫禁城中的永和宫,猜测是瑾妃的嫁妆。
有意思的是,认真观察这颗白菜你会发现,这上面不仅是白菜叶那么简单,还有两只昆虫,一只螽斯,一只蝗虫。一颗小小的白菜,都能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让人惊叹古人的手工艺,着实了不起!
▲东坡肉形石
除了大白菜,还有一个栩栩如生的玉石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让人瞩目的东坡肉形石,这也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虽然这块玉石的块头不大,高只有5.73公分,宽6.6公分。话说这是一颗天然的玉石,从未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刻加工。初看起来,这就像是一块刚出锅不久的新鲜可口的东坡肉,其形象逼真到让人垂涎欲滴。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这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也是其呕心沥血之作。当年,黄公望为了做好这幅画,曾经历经了七八年之久,辗转于多地,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见了无数的山水,最终才成就的传世之作。
这幅画作的前半段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分开的这两幅画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一时之间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成为了两岸流传的佳话。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幅巨作,更承载了两岸情,也寄托了两岸的期望。
当然,还有许多让人瞩目的故宫珍宝,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寻搜索查阅, 肯定有收获。
▲写到最后:
文化古物,向来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镇国之宝”,它是经历了无数朝代迭代变更,凝结了无数的先人的智慧结晶而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流落台湾的故宫文物,希望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早日回归一家,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心愿!
参考资料:
(1)柳坡,故宫是座博物馆,紫禁城出版社
(2)李伶伶著,南京1949,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3)郑欣淼著,故宫与故宫学二集,紫禁城出版社
(4)王锦思著.发现东北
(5)曹正文,文化名宿访谈录,上海书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