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战士,列宁经历过逮捕、囚禁、流放,但从未放弃过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创造乌托邦的理想。提起列宁,人们的心中总是浮现出他斗志昂扬,慷慨激昂的形象。然而,这样一位无所畏惧的勇士,在生命末期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一面——列宁的警卫回忆临终前的他“常常带着帽子,坐在他的摇椅上,对着月亮哀叹”。
△1922年,列宁与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在庄园的合照 图:Wikimedia Commons
正如形象的两面性,世人对列宁的评价也截然不同:有人赞颂列宁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大革命导师;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位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信徒。
列宁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令他如此备受争议?而出身于传统东正教家庭的他,为何踏上了无神论革命者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得以将红色火种播撒到整个世界?
9月18日晚 21:40,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将播出《红色火种——列宁和他的革命战场》,用温和的视角呈现这位红色革命家不平凡的一生,重现他影响世界格局的历史过往。
△《红色火种——列宁和他的革命战场》
在那个时代,原本最不可能革命的孩子拿起了炸药
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俄历1891年4月10日,他降生在俄国中部的辛比尔斯克省。与一般的想象不同,列宁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父亲伊利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当时沙皇政权的中坚力量,他后来当了国务委员并被授予圣斯坦尼斯劳斯一等勋章,相当于将军级别。他在圣彼得堡小有名气,沙皇也对他有所耳闻。
在列宁的五个兄弟姐妹中,哥哥亚历山大是一家最有天赋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历山大以优异的成绩被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学院的自然科学系录取。高中时期的亚历山大曾写过一篇文章,阐述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需具备的特质:诚实、勤勉、坚韧、智慧、渊博,而这些特质正是列宁父母传递给子女的价值观。
△乌里扬诺夫一家 图:Wikimedia Commons
列宁16岁那年父亲死于中风,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此转折。他们父亲在世时,根本看不出这些孩子有任何革命念头。但当父亲去世之后,弗拉基米尔的哥哥亚历山大却在圣彼得堡加入了一个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而成立的左翼激进组织。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因为在那时,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而反对传统、帝国主义、沙皇制度,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就更加正常不过。
在这样的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聪明年轻的哥哥亚历山大本可以拥有美好未来,但他却卖掉自己在学校获得的奖牌,买来炸药亲手制作炸弹,企图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当然刺杀并未成功,亚历山大与其他参与者被捕并被判处死刑。此后,所有人都对列宁一家避之不及。
哥哥死时列宁只有17岁,对一个崇拜着自己哥哥的男孩来说,这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而对于哥哥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以达成自己崇高的目的,日后走向另外一条反抗之路的列宁,又会对哥哥的选择作何评价呢?
△少年时期的列宁 图:Wikimedia Commons
只是用“物理学家”的视角评判社会
受到哥哥亚历山大案件的牵连,列宁并没有资格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深造,最终被喀山大学法学院录取。但3个月后,他却因为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开除。如果说因为校园游行而被退学只是列宁小型革命的实验,那么他真正与俄国社会的碰撞则从他被捕开始。
列宁的第一次被捕是因为面向学生的会议,第二次则是因为在圣彼得堡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他因此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的列宁永远和过往的平静生活作别,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舒申斯科耶。30岁时,列宁更远离了故土前往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源地西欧。
△青年时期的列宁 图:Wikimedia Commons
列宁将自己称为“物理学家”,对他来说人类社会就像某种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的物质。并非是缺乏同情心或是生性残忍所致,列宁只是更倾向用近乎绝对冷静的视角评判社会。
早在国内被捕期间,列宁便抓紧一切机会汲取营养、产出思想。在狱中,他几乎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流放期间,列宁同样笔耕不辍,发表了30多篇文章。到达西欧之后,他更使用“列宁”这一笔名发表了重要的著作《怎么办》,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组成一个政党,这个政党应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后来他又以列宁这个笔名发表过800多篇著作,使其闻名于世,载入史册。
△1902年列宁发表著作《怎么办?》 图:Wikimedia Commons
列宁用纸和笔在满目疮痍的俄国土地上勾勒出一个全新的理想国,而这之后他更身体力行,披荆斩棘地为无产阶级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十月革命,带给世界了什么?
1905年,沙皇下令血腥镇压请愿的俄国工人,当远在英国的列宁看到报纸上报道圣彼得堡的“血腥星期日事件”,他不仅愤怒,更意识到他一直期待的革命时机将近。俄历1917年2月27日,沙皇军队投靠起义军二月革命爆发,沙俄帝国分崩离析。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并存的政权,一边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边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列宁终于再次从西欧回到俄国。他凭借着出色的演讲能力,吸引农民和工人加入布尔什维克,并四处筹钱壮大布尔什维克党。
俄历1917年10月24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沿着涅瓦河逆流而上停在了俄国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附近,晚上9点40分一声炮响标志着起义的开始。第二天凌晨2点,冬宫被占领。凌晨5点,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这场举世闻名的十月革命,没有流一滴血就胜利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10月革命后的冬宫 图:Wikimedia Commons
然而,迎接布尔什维克党人的,除了胜利还有更多的未知——他们不仅要应对国内反对势力挑起的内乱,还要对抗日英美以及中华民国在内的14国联军的围剿。这些磨难让列宁清楚,社会主义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国家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的。于是1919年3月,列宁所创建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鼓励全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正如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不仅是俄国整个世界的格局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图:Wikimedia Commons
当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人民迎来曙光之时,列宁的生命也逐渐走向凋零。1922年开始,列宁身体每况愈下,意志也逐渐消沉。昔日的战斗英雄在生命的末期,竟也焦虑地问自己的医生:“我会变傻吗”?两年后,列宁去世了。
1939年,列宁逝世十五周年时,德国诗人贝尔托·布莱希特写下长诗《列宁忌辰合唱曲》纪念这位伟人——“列宁走时,好像树对叶子说,我走了”。时至今日,对列宁评判的声音有很多,有颂扬也有贬低。有人曾叫嚣要把列宁的遗体移出红场,可实际上这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将列宁移出历史。
△列宁 图:Wikimedia Commons
列宁的一生究竟为世人留下多少意味深长的故事呢?
9月18日晚 21:40
《皇牌大放送》特別呈献
红色火种——列宁和他的革命战场
请你来寻获答案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xii2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