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 教案_蜀相的作者

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 教案_蜀相的作者

古诗阅读四步曲:

第一、内容要点概括,

第二、情感态度分析,

第三、手法效果赏析,

第四、主旨思想探究。

第一步明确诗歌写什么是基础,也是关键。第二步,调动资源想象还原生活情境,即走进诗境,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志趣态度。第三步,进一步赏析诗人是怎么样表达情志的,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第四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思考探究诗人的思想诗歌的主题。

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 教案_蜀相的作者

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 教案_蜀相的作者

蜀相 教案_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的作者

古诗阅读分析三《蜀相》

诗句

内容要点概括

情感分析

手法效果

主题探究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打听寻找

柏森森

点明祠堂的所在地

崇敬向往钦慕迫切

自问自答,描写,写实,武侯祠环境;渲染气氛,庄严肃穆;象征,忠贞高洁,诸葛亮的伟大人格。整肃,维护,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见证。

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寄托作者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

本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而作。

咏史的深意,盼望当时的将领能像诸葛亮一样以身许国,希望当时的君王能像刘备一样信任领兵的将领,让他们放手去建立功业。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堂内景物

崇敬、怀念

借景抒情,“自”“空”,互文对举,可以互训,寂寥冷清,反向衬托,青草映阶,鸟鸣婉转,春光大好,都不入诗人之眼之耳,只能是“自春色”“空好音”。景与情并不相融。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刘备邀请出山,制定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巩固政权。

崇敬、仰慕

议论,侧面表现诸葛亮的才干出众,正面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对蜀汉基业的开创之力,忠贞不二,坚毅不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史实,诸葛亮北伐病死五丈原。感慨。

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赍志而没的痛惜。

议论抒情,最为感染人。“长使”扩大了感染的范围,把普天之下,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

整体把握

蜀相 教案_蜀相教案及课件_蜀相的作者

探究主题

蜀相的作者_蜀相 教案_蜀相教案及课件

创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以及“三吏”“三别”都作于这一时期;加之唐肃宗昏庸颟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蜀相的作者,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个很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与契”,而向往于诸葛亮。他写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并公然说:“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意思就是说,他殷切期望的是吕尚、诸葛亮这类英雄人物,再也不梦想周公和孔子了。这首《蜀相》诗,便正是他“凄其望吕葛”的具体表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会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李杜诗歌风格比较

这里所选的《蜀道难》和《蜀相》很能代表李、杜二人的诗歌风格。李白的个性开朗豪迈,诗风豪放不羁,《蜀道难》一诗仿佛来不及推敲就脱口而出,节奏促迫,一泻千里,无可阻挡,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则含蓄蕴藉,讲求法度,《蜀相》仿佛每个字都经过了精打细磨,每句话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初读似平常,反复咀嚼方觉其有味,可谓“随风潜入夜蜀相的作者,润物细无声”。二人风格迥异,各擅胜场,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又如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所说,“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着纸;杜浣花之诗,佳处在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