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动员妇女参加春耕
米汤崖村东,在公路紧傍的赭色山壁上,现在仍能清晰的看到一条斗大字的标语:动员妇女参加春耕。繁体字,是用石灰水书写的,书写方式从右向左沿用旧传统。向村里几位古稀老人询问,告说这标语至少也有60多年的历史。据推算,最晚也是在1945年写的。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也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井陉所处的冀西,从1941年春到1942年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先后进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1943年冬又兵分十四路对根据地进行野蛮的大“扫荡”,施以惨绝人寰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与此同期,还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在井陉路南(以正太铁路为界),侵略者将其占领区向南扩张了10余里,制造了宽10里、长30余里的“无人区”,同时构筑了东起石佛,经滴水岸、西尖山、南王庄、前头庄、七狮村、南障城、支沙口,西至蒋家的封锁墙、封锁沟,并沿这条沟、墙,在交通要塞和隘口修建了炮楼或炮台;在井陉路北,从南峪火车站起,经贵泉、常坪、梅家庄、桃林坪、出六里、八里沟至平山,也修建了长达百里的封锁墙,制造了长50里、宽8里的“无人区”,当时的胡雷、冶西、桃王庄、瓦瓮、南要子等都属于“无人区”的村庄。由此,致使抗日根据地里的军民,其衣、食、住、行都十分困难。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是不畏艰难困苦的春耕行动宣传语,早在1939年初,党中央就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方针,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渡过抗战相持阶段的一项重大措施。当时成绩最为突出的是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部队的官兵,他们以南泥湾为中心,实行屯田政策,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仅一年多(1941~1942)的努力,就使全旅经费、物资基本自给。
当年,井陉路南和路北抗日根据地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因两根据地分别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的形势及环境的不同,大生产运动开展的时间是不统一的。井陉路南是在1942年冬季。这年9月末的一天,县政府在胡家滩召开了生产渡荒运动大会,县长宋玉玺亲自登台讲话,号召党政军全体人员齐动手,保证完成三个月的粮食自给任务,并动员群众也行动起来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这年秋收过后不久,一个变冬闲为冬忙的大生产运动就开始了。当时,开荒的坡地选在褚山寨,县直干部除一部分深入游击区开展工作外,其他人员在县政府秘书胡希德(县长已到太行区参加整党)带领下,每天天刚亮,就扛着镢头,挎着枪,带着镰刀上了山。他们先用镰刀砍掉荆棘,然后抡起镢头刨坡。“一把镢头一杆枪,开荒生产多打粮,吃饱去打小东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褚山寨从山脚到半山腰,梯田层层,坡地连片,仅县政府人员就开荒130亩。1943年一开春,同志们又赶忙施肥、播种,播上谷子、豆子、土豆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硕果,这一年仅县政府收获的粮食和土豆都上万斤,另外还收获了大量的萝卜、蔓菁等,每个人都完成了三个月的吃粮自给任务。井陉路北的大生产运动是在1944年开展的。1943年秋,日伪军残酷地扫荡使根据地的人力、物力、畜力都遭到极大损失。1944年初,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专员及县长会议,井陉(路北)县抗日政府县长齐维礼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宋劭文主任作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报告,指出农业生产是全年工作的中心,要组织起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增强抗日的物资力量。会后,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在米汤崖专门召开了县、区、村三级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边区政府的指示。随后在巩固区的14个村庄,户户都做了农副业生产计划,县政府采取贷粮、贷款调剂种籽的办法,鼓励农民开荒、修渠、造滩,并对军烈属进行代耕,对贫穷户进行救济;机关干部和军队指战员都要参加开荒,要求自己生产解决一个月的吃粮问题。于是,军民一道,一手拿镰刀,一手拿枪杆,一面耕种,一面战斗,在根据地掀起了生产高潮。这一年春耕行动宣传语,春季风调雨顺,夏季获得了好收成;又及时播种、中耕,做到了不误农时,秋季的收成也很好,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经上述分析,这条“动员妇女参加春耕”的标语,很可能就是在这年春天书写的。
2005年秋,笔者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来此采访时,几位老人还边回忆、边有板有眼地断断续续背诵起当年根据地传唱的一首歌谣:“妇女努力来春耕,耕田种地样样能。不落男子后,个个争先锋……谁说妇女不能行。”唱罢,老人们笑着说:那时,我们都还是儿童团员呢!笔者没有再去翻找有关档案,查寻当年“动员妇女参加春耕”后,到底开垦了多少荒地、收获了多少粮食的具体数字。这里只是说明,“妇女是半边天”,被动员起来的妇女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补充:2015年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的一位原曾在一块工作过的同事从网上下载了一份资料给我看,内容是1943年4月3日出版的《晋察冀日报》(“边区剪影”专栏)所编发的一篇专题报道——《井陉十一位模范妇女》。经查阅有关记述和考证,这篇报道应是当年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在召集妇女劳模或村妇救会主任开会时,由记者集体采访而写的。真是无独有偶,该文内容正与我所写上文相映对照。对此,我再次访问了几位老家(原籍)在当年根据地也退休的老同志:冯发珍(米汤崖村人)告说,“这些人都不在世了,年龄最小的卢凤凤就是我们村的妇救会主任,当年我母亲经常参加她组织的活动。她丈夫参军后牺牲了,现有个孙儿在县城工作。”范文魁(胡仁村人)告知:“王金来的名字写反了,应是王来金。我父亲(范聚长)是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她入党就是我父亲介绍的。那时她做军鞋、摧军粮十分积极,孩子有病也顾不上管,结果夭折了。记得我父亲说,王来金作为模范,当年在大会上发过言。”(玉树供稿)
喜欢本文,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