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材中,描写景物的文章屡见不鲜,且大多是名篇佳作。作者笔下的景物或雄奇瑰丽,或婀娜旖旎,或欣欣向荣,或萧条肃杀。那青山绿水,那花红柳绿,那碧海蓝天,那莺啼燕语,无不给我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赞叹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余,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地概括出作者笔下的景物特点呢?本文仅以《三峡》(教育部审定2017人教版八上)一课为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梳理。
一、明其景
要想准确地概括景物特点,首先必须明确文章中写的是何处之景,何时之景。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景物名称的名词,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景物。如:《三峡》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点明地点的名词是“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指明了写的景是山,即这一段是写山峡的山。《三峡》第二段“夏水襄陵”中“夏水”一词,点名时间是夏季,所描写景物是“水”。当然,有些文章,因表达的需要,有时不直接言明时间、地点,而是暗含在字里行间,这更需要我们仔细审读。如《三峡》第四段并没有直接点名时间的词语,但我们从“晴初霜旦”中的“霜”字可知,这段是写山峡秋季之景。
二、识特征
在明确了所写之景后,要注意把握景物的特征。仔细阅读描写该景物的语句、段落,找出那些描写景物的动词、形容词,通过对这些重点词句的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总结、归纳其景物特点。如:《三峡》一文,第一段中“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个“连”字和“略无阙处”,就把山峡七百里山峰连绵不断的特点写出来了。而下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把重叠的山峰比作屏障,遮蔽了“天日”。一个“嶂”字和“隐天蔽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势高峻的特点。第二段中“夏水襄陵”,“襄陵”之意是涨上山陵,可见水势之大;“沿溯阻绝”,“阻绝”两字写出了水涨路断的情景,更突出了山峡夏水大的特点。
三、巧概括
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我们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表述时可采用这样的句式:……景物,具有……的特点。
概括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摘句法:摘出语段中能用来概括景物特点的句子(一般处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有总括的作用)。如:《山峡》第三段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直接摘出“清荣峻茂”一句来概括景物的特点。即:山峡春冬之景具有“清荣峻茂”的特点。
2、描述法:在把握了所写之景及其特征后,选择合适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三峡》第一段可以概括为山峡的山势具有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第二段可描述为三峡夏季江水具有水大流急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景物前表示时间、地点的定语不能省略,否则,表意就不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