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千年古都
一个是华夏第一城池
一个地处黄河流域
一个身居汉水江畔
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两座城
襄阳 与洛阳
300公里的空间距离
抹不掉的是自古以来的关联
隔不断的是两座城市的情谊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传唱古今
便是最好的印证
洛阳
襄阳
近日
兄弟城市洛阳
隔空赞美襄阳
《洛阳日报》报道了
襄阳文旅发展的
好经验、好做法
一起来看看都说了些啥~
文旅产业正成为襄阳开发重点、投资热点和消费爆点
铁打的襄阳 活化的文旅
——“学习外地好经验 助力建设副中心”看襄阳之一
报道内容如下↓↓↓
和洛阳一样,雄踞汉水中游的襄阳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熟悉三国历史或是沉醉于武侠文学的人,对襄阳不会陌生,其文化遗存、历史典故不胜枚举。
从襄阳古城保护到古隆中景区提升,从唐城影视基地开发到华侨城落地……这些年,襄阳聚焦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古城文化、汉水文化,使古城保护、文化彰显、业态发展相得益彰。
品读襄阳,文旅融合的味道越来越浓。
1.古城保护,存一颗敬畏之心
若非亲身来到襄阳古城,断难感受“铁打的襄阳”的雄浑与沧桑。
与洛阳老城相似,襄阳古城以“十字街”为中心,布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古城北面扼守汉江天然屏障,其余三面环绕平均宽度180米阔若湖面的护城河。在冷兵器时代,固若金汤的襄阳城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享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
穿越青石铺就的古城北街,尽头便是战略要津“临汉门”。城墙已然斑驳,小灌木在砖缝里生长,透出一种莫名的沧桑感。拾级而上,登临城楼,汉江滚滚东流,江北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浓厚。回望城内,古风古韵、刀光剑影浮上心头,可谓“一墙隔千年”。
“襄阳古城,是寻觅襄阳味道的‘网红打卡地’。”襄阳日报记者刘文生在古城内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他说,襄阳的历史文化、市井生活在这里相互映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尽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古城始终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建筑高度均不得超过古城最高古迹“昭明台”的高度。
为应对人口拥挤、设施老旧等民生问题,一场声势浩大的古城保护与发展行动全面展开。
“古城保护,着眼于城,核心在人。”刘文生说,这些年,襄阳高规格编制完善《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襄阳市古城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古城保护和利用的方向予以明确。
过去,襄阳古城内居民有11万之众。现在,按照只减不增原则,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迁出,在保障古城内居民舒适生活的同时,剥离多余社会功能,逐步实现古城人口规模与保护利用协调发展。
文化维系着古城的根脉。对此,襄阳强化街区保护,全面开展古城改造,在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与古城整体风貌相协调,实现“墙固、路通、水活、树绿、城美”,更加彰显古城文化、旅游、休闲的功能定位。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襄阳还收回了仲宣楼、襄王府等单位的出租经营权,保护本体、彰显文化、植入业态,真正让历史古城“活”了起来。
2.塑造地标,襄阳“无处不诸葛”
躬耕陇亩、三顾茅庐、《隆中对》……襄阳堪称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0多回发生于此。
虽然,襄阳古隆中与南阳卧龙岗关于诸葛亮隐居之所素有争论,但显而易见的是,襄阳诸葛亮文化在一步一步地发展。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最新一批5A级景区名录,襄阳古隆中景区在列。
三国人物不胜枚举,诸葛亮的智谋与忠诚最为人熟知,也无疑是襄阳打造三国文化的核心。近年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投巨资,全力推进古隆中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提档升级景区核心景观,打造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丰富景区游览内容,提升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景区外围环境,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身临古隆中景区,诸葛庐、躬耕田、三顾堂、腾龙阁等景点串联,聆听三国故事,触摸三国文化,仿佛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
古琴悠扬,纶巾飘逸,千古风流人物粉墨登场……在古隆中景区,首部大型实景话剧《草庐·诸葛亮》堪称匠心之作,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影像技术和先锋话剧交融的展现形式,重现了刘备“三顾茅庐”踏雪寻才、黄月英出嫁、赤壁火烧连营等多段三国历史,再现了“智圣”诸葛亮传奇的一生。
《草庐·诸葛亮》的成功便下襄阳向洛阳,极大提升了古隆中景区的旅游体验。不止于此,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襄阳可谓“无处不诸葛”。在城市核心区,诸葛亮广场耸立着18米高的诸葛亮铜像。自1993年以来,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九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影响持续扩大。
3.项目引领,文旅融合成色足
2017年年底,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妖猫传》在全国院线上映。与这部电影一同走入大众视野的还有坐落在襄阳的“一座城”——中国唐城影视基地。
来到唐城,眼前宫城高起、雕梁画栋、水系环绕,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水系等六大片区构筑的大型唐风古建筑群,精彩再现了盛唐繁荣气象。
影片《妖猫传》中90%的场景是在唐城取景的。此后,唐城又陆续接拍了电视剧《九州缥缈录》《将夜》、郑晓龙导演的电影《图兰朵》等,成为全国影视界拍摄唐代古装剧的一块招牌。
襄阳影视产业“无中生有”,也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火爆。在唐城,地面、水面,白天、夜晚,游客可以多角度观赏到盛唐的独特魅力。
《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大型嵌入行进式夜游表演项目是唐城的一大看点。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浩荡的金甲羽林军、优美的盛世舞蹈、响彻天际的大唐天籁之音、千万华丽灯束共同营造出盛世唐城不夜美景。逼真的场景,考究的服装,恢宏的场面,让游客穿越时空、梦回大唐。
“唐城已经成为‘夜经济’的一个样板,在这里,历史可摸、可触、可看、可吃,让游客真正‘游一次唐城,做一次唐人’。”唐城影视基地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4A级景区,唐城在2018年旅游收入已超1亿元。如今,唐城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
唐城影视基地的成功,是襄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前不久,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也落成开放,成为华侨城全新一代旅游度假目的地。关圣古镇、孟浩然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先后落地,正重塑襄阳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让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在融合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将从供给侧持续发力,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推出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不断开拓文旅融合新蓝海。
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孙自豪 文/图
记者手记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很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旅游。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挖掘展示厚重文化资源,让其为旅游业发展赋能,是一个大课题。当下,从浅层的观光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从简单的看风景到感受历史的记忆,襄阳的文旅产业正成为投资重点、消费热点和开发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乐于为旅途中的文化“买单”。
襄阳经验,可资借鉴。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换个招牌”,必须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善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真正给旅游增内涵,让文化活起来。只有真正做到系统思维、内容挖掘、项目运营、业态植入等各环节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文旅发展方能不负“诗和远方”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