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局作为统筹全市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建立全市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承担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
近年来,市应急局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要求,紧盯首都应急管理工作“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切实推进“建体系、摸底数、强基础”阶段性目标落实,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升预防水平和实效,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识别与控制、自然灾害防治工程、重大活动保障、人才汇聚、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探明适合新时代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之路,市应急局坚持落实预防为主,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和手段,推动实现综合减灾的目标。
秉持系统观——一体谋划推进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机构改革后,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主动谋划推动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名义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以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等分指南,统筹构建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基本框架,推动风险管理由专项向综合、由零散向系统、由粗放向规范、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推动工作重心由风险评估向风险防控转移。
同时,注重强化风险分级分类防控,统筹指导行业部门探索抓好行业风险管理,指导各区建立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估更新。
市应急局减灾处处长徐懿介绍,西城区探索建立了城市安全风险动态可视化管控“风险地图”,通州区编制了建筑施工、燃气、城市暴雨等9个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专项指南,市住建委研发了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平台,市水务局印发了《水务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市城管委编制了市城市管理系统“1+6”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计划,市园林绿化局编制了行业风险评估“一标准三清单”等。“近年来,我们逐步健全了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徐懿说。
在此基础上,还推动开展了重要设施目标、重点区域综合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评查,印发《北京市重要设施目标、重点区域综合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评查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重要设施目标重点区域综合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评查第二批试点工作方案》,完成水、电、气、热、通信、交通等9处重要设施任务,奥林匹克公园、冬奥会延庆赛区、中关村房山园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环球度假区等4个重点区域的安全运行、抵御自然灾害、抗击外部袭扰和应急处置等4种能力评查试点工作。
“通过两批试点,我们编制并完善了评估与评查规范,探索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建立了评查专家库,开发了风险展示应用工具,基本摸清了试点单位风险管理能力现状,把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重点目标、具体点位。”市应急局安全生产监察专员李怀冰说。
提高政治站位——综合统筹协调重大活动评估与控制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统筹组织全市各区、有关部门和各指挥部开展庆祝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编制完成风险评估与控制总报告,为庆祝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为此,前期统筹组织31个牵头部门和各区,以涉奥场馆(场所)外围区域和关键基础设施为重点,在社会面开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为服务保障奠定了坚实的风险防控基础,为重大活动风险管理积累了经验。
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有效推进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推进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积极落实《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三年工作方案(2019年—2021年)》,到2021年底,共有19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辨识风险源63万余项,其中153项重大安全风险均制定了一对一应急预案,约有85万人直接参与评估与控制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市建筑施工、市政、交通、商务、文化、旅游、危化、工业、体育、园林绿化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三年工作方案(2022年—2024年)》,推动行业、属地、社会单位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和质量“双提升”、向广度和深度“双拓展”,新增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物业等4个行业领域和自然灾害影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内容,促进了自然灾害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融合推进。截至2023年5月15日,北京市17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辨识风险源56万余项。
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有效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和防治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北京市以市应急局为主体组建市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圆满完成房山试点“大会战”各项任务,形成普查工作的“房山经验”,为全国普查工作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牵头组织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任务,汇集11大领域、80小类、约587万条调查数据成果,市、区两级应急系统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调查数据进度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位列第一,调查国家级质检位列全国第一。
同时,率先完成通州区“一省一市”评估区划试点任务,为全国市县风险评估区划工作提供了样板;率先启动省级综合评估与区划工作,形成了64项核心成果;率先印发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和数据与成果共享管理办法;率先完成应急管理系统调查数据回流工作,推进数据共享共用。
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对标对表“三年明显见效”目标,建立北京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市应急委名义印发《北京市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任务分工方案》,会同各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七项防治工程实施方案,以落实联席会议机制为抓手,建立防治工程项目台账,强化工作统筹调度,加大调研推动工作力度,实现“三年明显见效”目标。
2022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提出了新一轮40项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目前,北京市各区结合区域特点,均研究制定了区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行动计划,有序推动了新一轮防治工作落实落地。
注重强基固本——持续完善推动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水平
全力推动风险形势分析,风险动态更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责主业。
印发《北京市自然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工作制度》和《北京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会商工作暂行办法》,组织20余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定期开展月度、季度以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期风险研判,会商成果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应急部等,相关内容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推动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开展有效防控。
此外,积极发挥基层人员前哨作用,组织指导各区建立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统筹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动各区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切实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筑牢基层基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xii2p22